韶關城市的發展,幾十年來一直局限在小島及東河、西河等老城區,市區面積狹小,對城市經濟社會的發展不利。而韶關的芙蓉新城,啟動建設十幾年以來進展緩慢,“三年成城”的目標遠未實現。為此,拓展城市格局,拉大城市框架,實現擴容提質迫在眉睫。
韶城作為擁有2100年歷史的文化老城,歷史上只在小島片區建城,依托兩江交匯的天然“護城河”,成為具有典型軍事防御性質的城市。近代以來,粵漢鐵路、京廣鐵路穿城而過,城市發展逐漸集中在南北走向的狹長地帶。韶關三江六岸既是優越的自然稟賦,也是城市發展的桎梏,芙蓉山、蓮花山、皇崗山三山緊壓,武江、湞江、北江三江分割,加之京港澳鐵路、粵贛鐵路的分割,中心城區建設進入了瓶頸期。近年來,我市大力推進芙蓉新城建設,同時加強莞韶園、華南先進裝備制造園建設,韶關城市格局的拓展初見雛形。
一、城市擴容迫的緊迫性
目前,我市正在大力推進以擴容提質為主的城市提升工作,舊城區提質,新城區擴容,堅持兩手抓,兩手都硬。但我們認為,擴容比提質更迫在眉睫,需要更大的力度予以推進。原因:一是老城區主要的城市病是人口密度過大、建筑物密集、道路狹窄、交通擁堵嚴重、市政基礎設施供不應求、文教衛體資源過度集中等,城市擴容可以促進城市人口向新城區流動,降低老城區人口密度,使“城市病”得到緩解甚至不治自愈,因此舊城提質難免“事倍功半”,而城市擴容是“事半功倍”之舉。二是舊城提質涉及道路開挖、立面改造、舊房拆遷、基礎設施增建等,難免擾民,群眾雖盼望城市變美,但也不希望舊城區過于“折騰”而影響日常生活。加強新城區建設實現城市擴容,待部分市民在新城區置業定居后,視老城區人口密度的實際情況,再進行提升改造,以免重復建設和資源浪費。三是新城區建立后,將改變老城區集行政、經濟、文化等功能于一體的現狀,實現新老城區明確分工、各司其職,機關和企事業單位遷往新城區后,將為老城區騰出巨大的發展空間。四是舊城提質的力度不宜超過新城擴容,如果舊城區改造得太好,市民就會滿足于現狀,不愿遷入新區,只有把新區打造得比老城區更宜居宜業,才能吸引市民前來定居促使新城繁榮。
二、意見和建議
(一)加強芙蓉新城基礎設施建設。芙蓉新城的建設相對比較緩慢,去年芙蓉隧道打通后,新老城區實現無縫對接,芙蓉新城迎來的重要的發展契機。當前,芙蓉新城保利、恒大、碧桂園三大居住片區在房地產形勢下行的大環境下仍保持量價齊升的勢頭,規劃可建成商品房約5.3萬套、容納人口18萬人。但芙蓉新城近年來發展的基本是房地產項目,其配套的市政道路、學校、酒店等的質量和數量都跟不上,垃圾中轉站、公廁、社區醫院都沒有列入規劃。新城的其它基礎設施建設進度慢,商務中心、芙蓉廣場的建設偏慢。新城公共服務設施不完善,人氣商氣不足,城市缺乏活力,無法聚集人員,沒能明顯地疏導分散老城區人口。建議一是加快商務中心建設,引導機關單位遷往新城,把韶關的行政中心移至新城區,分散老城區的功能;二是加快韶州文化廣場等大型公共服務基礎設施建設,為新城配套博物館、圖書館、大劇院、文化館等;三是大力推進新城水系和地下綜合管廊建設,解決近年來芙蓉新城因填湖和排水系統不完善帶來的城市內澇問題;四是加快市兒童醫院、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中心、傳染病大樓遷建工作,解決我市醫療資源分布不均問題,讓新城市民享受均等的公共服務。
(二)交通先行完善新城路網。城市擴容,須交通先行。一是建成五縱五橫的交通路網,徹底解決韶城南北路網相對完善、東西路網嚴重滯后的問題。五縱,即春節前全線貫通蓮花大道,2019年內開工建設營頂至鄧屋道路,完工新白線,續建曲江大道和江灣大橋,把曲江區、華南先進裝備產業園納入同城一體化發展。五橫,即建設蠟石壩大橋連通國田一路和東田三路,改造提升大學路連接蓮花大道至鳳凰路,延伸北江路接通陵南路,打通蓮花山隧道連接生態路和蓮花大道,建設百花路通過頂峰山隧道連通百旺路和蓮花大道,把芙蓉新區、東聯片區、黃金小鎮、莞韶園等和老城區聯為一體,實現共同發展。二是建成城市“三環”,使市政道路、國道、高速公路各司其職,過境車輛不再與市區車輛爭奪道路資源。首先是湞武內環,通過打通新興路隧道,連接五里亭橋、鳳凰路、蓮花大道、蓮花山隧道、生態路、新華南路,形成環繞湞江、武江兩區的內環道路;其次是三區中環,建設江灣大橋和曲江大道,連接教育西路、上饒路、芙蓉大道,穿越芙蓉新城和曲江區,經過蓮花大道、鳳凰路返回五里亭大橋至新興路,形成環繞市轄三區的中環道路;加上已經建成通車的高速外環,連接京港澳高速、粵贛高速、廣樂高速,形成了三、四線城市中極為鮮見的城市三環系統。三是新增城市中軸線,把城市重心西移至新城區。依托在建和擬建的機場大道、金鳳大橋、上饒路、江灣大橋、曲江大道等,連接已建成的芙蓉隧道和芙蓉大道,形成北抵丹霞山機場,途徑十里亭片區、西河片區、芙蓉新城,南達曲江區的城市新中軸線。
(三)培育新城產業。城市的建設發展,講究產城融合,而我市新城建設的問題,恰是芙蓉新城有城無產,莞韶園、裝備園有產無城。目前,芙蓉新城人口多但產業不完善,大規模的人口集聚,必然需要大量的就業崗位與之配套。但新城產業集聚度不夠高,可創造和可供就業的產業和崗位并未大量形成,大部分新城購房者不僅要在老城區就業,教育、醫療等服務仍然嚴重依賴老城區,早晚高峰時期新老城區之間的潮汐現象逐漸顯現,“鐘擺式”交通消耗大量成本。為此,要大力推進芙蓉新城的產業發展,解決樓盤密集而產業近乎空白的問題,統籌謀劃好新城產業招商發展,加快出臺芙蓉新城產業發展系列扶持政策,大力扶持大數據、總部(樓宇)經濟、金融保險、文化旅游、醫療養老等產業項目在新城落地發展,優化新城產業布局。同時,積極推動產業項目落地。突出抓好高鐵站前片區、總部經濟區和文旅休閑區的規劃、招商和建設工作,保障客運樞紐二期、保利商業綜合體、金融中心等商業項目順利實施,大力推進以下胡古村落保護為核心的特色小鎮建設,著力引進有品牌、有實力的商業業態進駐新城,打造服務業集聚與總部經濟區、旅游集散區。對于莞韶園、裝備園等,一方面要加強園區路網建設,依托其與芙蓉新城較近的優勢,引導從業人員在芙蓉新城置業;另一方面引導當地產企業在園區周邊投資建房,為從人人員就近就業提供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