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韶關市貫徹新發展理念,確立了融珠戰略,緊抓“基礎設施、產業園區、中心城區、全域旅游、鄉村建設、生態建設”六大發展重點,全力加快振興發展。我們認為:要樹牢“一盤棋”思想,提高市區兩級政府的行政服務效率和社會管理水平,加快市區一體化進程,聚集現代產業核心圈,進入社會經濟環境全面發展的快車道,注意區域分工,考慮發展的公平效益,形成協調、穩定的增長機制,增強區域整體經濟競爭力,推動韶關高質量發展。
一、創新引領區域發展核的聚集
全市、區各職能部門要圍繞六大發展重點,早謀劃、先行動,突出重點、創新推進,努力開創市區一體化高質量發展工作的新局面。解放思想是永恒的主題,珠三角之所以能成為廣東改革開放的引領者,關鍵就在于他們思想上“敢闖敢試,敢為人先”, 激發各類市場主體的活力,始終搶抓市場先機。堅持創新引領,創新不僅是韶關發展的動力,同時它也將提升區域競爭力,是聚集現代企業長久立足韶關的核心措施,在區域產業鏈分工中,充分挖掘優勢,凸顯特色,打造亮點,形成一批有影響力的“善美韶關品牌”。
二、實施規劃建設一盤棋
《韶關市城市總體規劃(2015—2035)》已于
三、提升資源要素統籌水平
強化用地保障、土地儲備、土地出讓統籌,做好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工作,優先安排重點項目用地指標,明確各類園區的功能定位,加強考核園區企業,對不合規企業勸退出園。市區兩級協同通過項目包裝,加大向上爭取項目資金力度。按照財力與事權相匹配、事權與支出責任相適應的原則,加大對鄉村振興項目的轉移支付力度。建立城市化投融資保障機制,推廣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的PPP融資模式,根據發展需要確定PPP項目庫和推進時間表;爭取地方政府債券;探索政府投資基金,形成“政府投資+金融資金+民間資本”的多種融資機制。加快行政管理制度改革,進一步深化行政審批改革,營造優良投資環境;探索建立市區基礎設施、公用事業、社會事業共建共管共享體制機制,切實加快市區公共資源對曲江的輻射。
四、促進產業發展互融聯動
減少發展落差,關鍵在發展產業。聚焦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產業鏈研究,招商上聯“強”取“巧”,立足我市六大新興產業,找準在珠三角一體化發展中的產業定位,促進產業互融聯動發展。全面推進韶關全域旅游,以四大景區為重要節點,向特色小鎮和美麗鄉村輻射,力邀國內外優秀旅游企業合作重大項目建設、聯手打造跨區域特色旅游線路,開發獨具粵北風情的旅游產品,讓驢友們總有一種揭開面紗一睹真顏的沖動。以韶關“華南數谷”大數據產業園建設為核心,在經濟、社會各領域加速開展“互聯網+”行動,充分發揮互聯網在區域經濟提質增效升級的引擎作用,創造新的發展生態,積極吸引珠三角信息產業“后援中心”項目落戶韶關,為打造百億級產業集群奠定堅實基礎。結合廣州市促進健康及養老產業發展行動計劃,積極探索韶關的食品醫藥、健康養老產業與廣州的協同發展、共建共享,我市空氣、水等環境質量全省領先,是廣東北部生態發展區,健康食品醫藥產業初具規模,應主動參與珠三角食品醫藥、健康養老產業分工。破解困難,積極落實華南先進裝備產業園建設的戰略部署,推動韶關特鋼及裝備制造產業聯盟,按照產業、技術路線圖,打造韶關新型材料和特鋼產業集群。
五、建管并舉統籌城鄉公交一體化
實現“規劃層面”的統籌,深入調研城鄉發展目標,由市交通主管部門組織編制《韶關市綜合交通一體化規劃》《韶關市公共交通規劃》。實現“管理層面”的統籌,建立公交補貼市區二級“財政分擔”機制,加快公交經營體制改革,探索公交“站運分離”模式。實現“建設層面”的統籌,加快對現有常規公交線路的優化和調整,平衡中心城區與周邊區域的線網密度,同步協調推進智軌、云軌等軌道公交系統解決山城各片區的空間隔斷。快速便捷的公交互通,將舒緩中心城區的交通擁堵,同時將大大提升韶關旅游的整體形象。
六、加大投入完善基本公共服務一體化
堅持普惠性、保基本、均等化、可持續的方向,強化教育、醫療、養老和社保等公共服務優質供給,切實增強韶關市區群眾獲得感。隨著新一輪財稅改革的落實,2018年曲江區爭取省級專項經費,戛然而止!全市公共服務一體化也應隨機即時調整。大力發展優質教育,爭取市級優質教育資源覆蓋曲江;爭創教育現代化先進市,將曲江中小學教師納入市區教師流動范疇。大力發展優質醫療,深入實施區域醫療衛生發展一體化改革,組建區域融合型醫療衛生聯合體,深入推進分級診療制度,深化“雙下沉、兩提升”工程,保障優質醫療服務供給;深化醫養結合,推進生命健康產業發展。大力構建養老服務和全民社保體系,實施養老服務三年行動計劃,形成以居家養老為基礎、社區養老為依托、機構養老為補充的養老服務體系;完善全民參保登記,推進各類養老保險制度并軌,力爭達到市區同標準。
加快市區一體化進程,聚集強勁發展核,推動韶關高質量發展,關鍵在于真抓實干、久久為功。希望在創新思想的引領下,各級各部門要聞風而動、振奮精神,確保一體化進程扎實有力、早結碩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