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武江大專支部 曾慶飛
民進誕生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歷史進程中。67年前,抗日戰爭勝利后,中國面臨兩種前途、兩種命運的抉擇。以馬敘倫、王紹鏊為代表的一批文化界和工商界知識分子,于
1946年5月,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組織下,民進聯合上海67個主要群眾團體組織,成立了上海人民團體聯合會,開展了一系列的斗爭。
1948年,中國共產黨發出《紀念“五一”勞動節口號》,號召“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各社會賢達迅速召開政治協商會議,討論并實現召集人民代表大會,成立聯合政府”。為避免慘遭特務毒手而暫避于香港的民進中央領導發表宣言積極響應,明確宣告接受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并為籌備新政協進行了積極的工作。隨后,在中國共產黨的安排和幫助下,民進的前輩們克服了各種艱難險阻,沖破了國民黨重重包圍,從各地奔赴解放區,參與了籌備新政協和制定共同綱領的工作,作為我國的民主黨派之一,參加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參與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建立和人民政府的工作。歷史賦予了中國民主促進會神圣而光榮的使命,為新中國的建立建言獻策,做出了積極而富有成效的貢獻,與中國共產黨及其他民主黨派一道書寫了建設新中國的新篇章。
新中國成立后,民進在民主的氛圍中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民進以《共同綱領》、全國政協《章程》的總綱為綱領,制定了接受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政治路線,積極推動會員和所聯系的知識分子投入社會主義改造和建設事業,為鞏固人民民主專政、恢復國民經濟、活躍國家政治生活,尤其是在建立和發展新中國教育文化出版事業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在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尤其是在1989年中共中央頒布《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的意見》以來,中國民主促進會在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科學發展觀重要思想的指引下,貫徹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和“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的方針,圍繞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確保改革發展穩定的大局,認真履行民主黨派作為參政黨的職能,在國家的現代化建設、政治生活、社會生活、民生改善、生態文明建設、教育科學文化、民主法制建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我們立足民進自身特點,為《教師法》、《職業技術教育法》、《義務教育法》等的制定和實施提出建議,倡議設立教師節,在全社會尊師重教,維護人民教師的合法權益,大力推進民辦教育和職業教育,促進公平教育,加強青少年思想道德和法制建設,實施九年義務免費教育,關注文化教育出版領域的改革和發展的同時,不斷開辟參政議政工作的新領域,就可持續發展中的合理并節約利用資源和環境保護、西部大開發和“三農”問題、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和民族地區的發展、星火科技與生態富民工程等重大問題進行了大量、深入的調查研究,所提的建議均得到中共中央和國務院的重視和采納。我們從最初開展智力支邊、科技咨詢服務逐步發展為以科技示范、發展教育、引進資金和項目、培訓人才等為主要內容的“六個西進”活動,為科教興國、西部大開發、振興東北等老工業基地、促進中部崛起等戰略的實施,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同時我會以中華傳統文化為紐帶,積極促進海峽兩岸的經濟文化交流,為團結港澳臺同胞,促進祖國和平統一做出了自己的努力。
廣東民進的前身民進港九分社于1948年8月15日成立后密切與中共聯系,配合在港各民主力量,爭取港穗兩地文化界,工商界、自由職業者各階層人土,組織知識分子進行反抗國民黨獨裁、爭取民主斗爭做了大量而卓有成效的工作,積極宣傳民主革命,揭露和遣責國民黨獨裁政府的罪行,及時發表針對時局的宣言,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1982年3月20日民進廣東省委會成立后,積極參加國家政治生活,發揮民主黨派參政議政的職能作用,發揮廣東民進的地域優秀,積極辦學,培養了大批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的人才;多領域、多渠道、多層次、多形式開展“港澳臺同胞”的工作,為實現“一國兩制”、統一祖國,振興中華做了一系列細致而富有成效的工作,有力的推動海外統戰工作的開展。廣東民進會員為全省各地引進不少“港澳臺同胞”投資或捐資興建工廠、企業、學校、賓館等,推動了廣東教育、經濟、文化等的建設與發展。
隨著我政治經濟形式的快速發展與變化,民進廣東省委不斷加強自身的思想建設,緊跟中國共產黨的治國理念民,不斷提高民進會員的參政議政的政治素養,跟據形式需要,不同時段的組織廣大會員認真學習1992年的鄧小平同志“南巡講話”的精神,江澤民同志關于“講學習、講政治、講正氣”的三講內涵和“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以及胡錦濤同志融合全黨智慧提出的“科學發展觀”思想真諦,全面提高了會員的思想政治素質。推動我會廣大會員積極建言獻策,開展議政調研,做好提案工作,加強與政府部門的對口聯系,為社會進步和經濟發展知情出力,為社會主義兩個文明建設服務。加強了民進參政議政能力的建設,積極履行參政黨職能,為新時期廣東的改革開放、經濟建設、文化建設,幸福廣東建設,生態廣東,和諧廣東,美麗廣東建設,積極建言獻策。
中國民主促進會自立會以來,堅定不移地接受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堅持繼承傳統、以黨為師、立會為公、參政為民;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發揮優勢、體現特色;順應歷史發展潮流,努力報效國家、不斷前進,并取得了不少的成就;但面對新的歷史環境,我們要認清新的形勢和任務,抓住機遇,迎接更艱難的挑戰。歷史和現實告訴我們民進人:必須堅持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引,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堅定不移地貫徹“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的方針”,在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愛國統一戰線上,主動承擔歷史賦予我們民進人的責任,與其他民主黨派一道,為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做出新貢獻;為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而不懈努力;為共同推進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和祖國的完全統一,書寫新的歷史篇章!
參考文獻:
《廣東民進60年》
《中國近現代史》
上一篇: 廣東民進三十周年感懷
下一篇: 小議民進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的做法